新闻中心

崇明关于“十三五”总体战略

发布时间:2017-07-2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和谐、人本、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落实依法治教。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国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围绕市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全面推进教育转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满足市民对教育的需求;为建设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建成“生态崇明”“美丽崇明”“幸福崇明”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强化人力资源和教师队伍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关键要素的理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注重队伍素质和活力的提升。 
  聚焦教育质量。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契机,促进教育方式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深化教育内涵发展,重视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效益,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服务。 
  扩大教育公平。充分利用市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崇明实际需求的城乡教育统筹政策,减小城乡教育差异。努力办好农村地区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高度关注各类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注重特色彰显。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特色项目,深化生态教育改革实践,形成在全市、全国甚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生态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大力推进以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和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为主的体育和艺术教育发展。 
  推进教育开放。进一步推进教育和全社会资源互动,充分发掘潜在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益。重视教育资源的对外开放,强化社会资源的整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崇明教育的外部联系,广泛开展与市内外、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和谐、人本、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生态体系,形成富有活力的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 
  ——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教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高中教育实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进一步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整体提高。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基本建成,富有区域特色的课程群全面形成,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成为学校教育活动常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持全市前列,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整体质量有显著提高。生态教育品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创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全面形成并得到推广。 
  ——教育保障服务水平同步提升。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事业经费支出达到3.5万元以上。全面完成上海市教育城乡一体化规定项目,教育设施配置水平实现全面升级,学校环境品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基础教育教师的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 
  ——学校布局更加符合发展需求。学校建设紧密配合城镇化发展步伐,中小幼学校充分满足常住人口青少年教育需求。重点地区学校幼儿园配套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通过多种模式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和活力提升。继续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职业学校全面完成新一轮布局调整,开放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完成特殊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形成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制度体系。基层学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依法治校体系全面建立。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健全的社会参与教育监督和评价制度。
表1 崇明区“十三五”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


  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毛入学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均按符合条件常住人口口径计算。